周报

半燃
其三十二
骤雨安眠

2024.06.04
还是下雨吧不然好热😭

索引

怀念的雨

周四的时候,下了一场很大的雨。等我开始注意到窗外的时候,明媚的下午已经变的暗淡昏黄了。风在树上使劲地摇曳,一片的树叶不断地发出高频的视觉信号,刺激着我的视网膜。看到这种情景,我有一种怀念的感觉,想起记忆里南方的台风天,像 听这首金属乐的时候

窗外狂风暴雨,但只要有这扇窗户挡着,我就可以在室内安然地做任何事情。下雨的时候——在我的经验里得出了这个结论——最适合的是睡觉。于是我安定地睡去了,或许是因为刚写了两份实验报告,实在是昏昏沉沉,连一点梦都没有做。

醒来的时候,已经出太阳了。我又回到了三十度的盛夏。卷云在天空微弱地凝望,青蓝的晴天仿佛根本就不记得什么乌云、暴雨和大风之类的事情。阳光蒸发着残留的水的痕迹,草木在空气中湿润。雨下完了。该上课了。

生活

读了《 达摩流浪者 》,一部记录流浪与修禅的垮掉派小说。书的感觉很好,常常也能给我一些触动。但当我意识到,五十年代的北美流浪汉也能吃上咖啡甜甜圈,哥们还在一五计划的时候: 我就没那么年轻,也没那么热泪盈眶了😔 唉,生活和文艺是有阶级性的。

读了《 阿西莫夫:机器人短篇全集 》,如字面一样,整理了阿西莫夫写过的机器人短篇小说。黄金年代的科幻看起来还挺有意思的,特别是机器人并没有广泛普及这一点,让小说看起来更像是发生在普通的人类社会,再加入少量的机器人的故事。不得不佩服阿西莫夫的前瞻性,写的真好😭

摘录

如果和大厂签约,最终新鲜的水果变成了粗制滥造的量产罐头,好设计很容易就这样被毁掉。

如何从0到1开发一款中文开源美术字?

网页

如何从0到1开发一款中文开源美术字?

这篇文章介绍了对 得意黑 设计师的访谈。我觉得这还是挺有趣的一款字体,而且我也很喜欢其中的一位设计师( oooooohmygosh 老师)。虽然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这款字体,我更喜欢没有倾斜的字体一些。

文章里反驳了「得意黑是中文的 Comic sans」这一观点,我觉得真是说到点子上了。两款字体无论从设计来源还是应用场景上都完全不同,不过得出这样的看法可能是因为两者都被用在了不合适的场合。字体本身又有什么错呢?

不上班的第一年

这篇文章记录了作者独立开发一年的生活。「独立」,可能是很多人的梦想:独立开发者、独立音乐人、独立艺术家、独立游戏制作者……我也想要这种方向的生活。但我想,「独立」或许是不存在的。人是社会关系的集合,而这些所谓的「独立」,不过是借用平台作为界面,不直接接触人罢了。没有这种远程的受众,「独立」还能存在吗?所以我不太喜欢这个词语,还是「个人」( solo )好一些。

明明一点社会经验都还没有,就开始幻想做什么数字的游民了。这种旅居的生活也不是想做就做的,还是先研究一下如何获得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正常工作吧(

当一款电子游戏成为小孩与大人的分界线

这篇文章记录了作者和一款游戏的故事。欲买桂花,同载酒……

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首位「用户」:80% 设备已脱落,生活被颠覆了

这篇文章介绍了 Noland 这位脑机用户的一些事。许久没有关注脑机接口,原来脑机已经可以实现这么多的操作了。或许科技的积极价值就在这里:强化人类的能力。

Noland 说自己的生活被颠覆了,而伦理学家表示如果移除设备可能会「剥夺她在技术下形成的新身份。」新的技术要新的观念,而若是真的如专家说的这样,公司或许进一步变得赛博朋克了。

我们需要怎样的 AI 内容总结助手?

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些 AI 总结工具,以及作者的思考。我们需要的不是读过就认为掌握了的幻觉式总结,我们要的应该是一份索引——而只是在这个时代表现为一份 AI 的总结。

凡是总结必定有压缩,而这种压缩基本不可能是无损的,AI 的就更不用说。一篇(值得读的好)文章,肯定需要反复的阅读才能完全了解,通俗的总结又能做什么呢?如果你用总结来看文章,这世上的文章基本都是没什么深度的了。感觉我有点抱残守缺,冥顽不化——我其实觉得 AI 总结是有用的。至少我可以知道提及了哪些内容,如果我感兴趣的话,就自己看看;如果我是被标题骗进来,发现内容没什么意思的话,那还是就算了。

再想,即使 AI 的总结做的很好,一份信息密度极高的总结,读下来就能完全学会吗?把见到的所有文章都总结,凝结成「精华」,然后一口气地全部看完,究竟能了解到多少呢?可能该批评的就不是 AI 总结本身吧。或许这也是生产力色情/生产力狂热的一个侧面,总想在最少的时间里干最多的事情——虽然我也有点吧。

AI 搜索,已经在污染互联网了

这篇文章介绍了 AI 引用 AI 的现象。在生成式 AI 发展迅猛的时候,或许这种抽象的正反馈也是意料之中,我有点说不出啥了(什么排泄内循环

2010年以前的电子游戏,已经彻底死亡了87%

这篇文章介绍了电子游戏史之痛:很多游戏都消失了。我只是个新生代玩家,或许我见过的游戏都很幸运地「活着」,但看到这种事情还是很心痛。我每每遇到 BT 下不动的种子的时候,都有一种无力感——一份文件、一款游戏、一张专辑,就这么消失在互联网上了。如果只是沉眠在某人的电脑里,那算是好的结局。遗忘能杀死模因,游戏是数字的遗产,惋惜。

数字鸿沟

周五出门的时候,遇见一个大爷问路。我看了看路牌,告诉大爷是往哪边走。大爷问,走到路口了,地图上的箭头怎么还没转向?我于是教他:您转过身来箭头就转向了。

于是大爷边道谢边拖着行李箱走了。我在想,这或许就是数字鸿沟吧。交互借用的一系列原则,或许对经验不丰富的用户并不适用。我玩游戏,我可以很好地将自己的方向和屏幕上的箭头对应;但,对着一个数字界面走路,可能对老一辈人来说是很难习惯的体验。

存在普遍的感知觉设计吗?我不知道,但我觉得似乎不大有。如何让不同文化、不同生活经历、不同年龄的人都能更好地使用,大概是设计要深思熟虑的问题。

唉,技术

像往常一样扫描共享单车上的二维码的时候,却弹出了一个添加好友的申请,我看都没看就退出了。然后,过了一会我才反应过来,我扫到了车头广告上的二维码。

抢占!

我知道 QR 码的定位点、编码方式、纠错机制;但他们知道如何插入广告。正如全世界的学生在了解神经网络、损失函数和一切监督不监督的学习的时候,军队正在用 AI 对居民区进行战略轰炸。

技术乐观主义者想,技术有改变世界的力量。但世界或许没有因此变得更好。 因噎废食,还是饮鸩止渴,这是一个问题。 辩证法的、弥合的、批判的路还很长。技术不那么重要了😢

创作

做了两张北极熊的动图。

枫叶熊
平泽熊

图像

奇怪的透视
平生最爱。

这就是 2024 年 5 月 27 日至 6 月 2 日、今年第 22 周、学期第 14 周的周报了。我在学游戏引擎,下周见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