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报

半燃
其二十九
我在干什么?

2024.05.13

索引

继续放假……

五一结束之后,我还是不怎么想去上课。这周里,我大概只上了几节课,没有兴趣的全部都翘掉了。但是翘课之后,我又做了什么呢?仔细想想,好像真的没做什么,时间似乎就是完全浪费掉了。我本以为有自由时间可以更好的学习的,我还是要重新考虑一下。

游戏记录的功能还在设计,我还是没找到好玩的表现形式。难道是我过于挑剔了吗?或者是眼高手低?大概是两者都有吧。

生活

看了《 隐士 》,一部关于终南山僧侣修行的纪录片。感觉还挺好玩的。

读了《 通识:学问的门类 》,一本介绍学科门类的书。我想读挺久的了,不过发现好像没那么厉害,基本什么都没学到(

读了《 重金属音乐 》,一本介绍金属乐的漫画小册子。很有趣啊。

摘录

然而,这种看法实际上是将我们的理性当成了「进步的过程」,但学科的发展历程不应是其趋于完善的历史,而应是「事物以及使事物分类形成知识体系的秩序等的历史」。简单来说,学科的发展历程应该是「世界观的变化」。

《通识:学问的门类》

为了让用户更熟悉鼠标操作以及提高 Windows 的娱乐性,微软向 Windows 3.0 中添加了「纸牌」游戏,帮助用户熟悉如何利用鼠标「拖放文件」,Windows 3.1 中「扫雷」取代了「黑白棋」游戏,以帮助用户学会利用鼠标的「左右键」。

Windows 设计史(一):从青涩到成熟(Windows 1.0—95)

传统的围棋棋盘并不是正方形的。它的长度比宽度略长,长宽比为 15:14。这是为了抵消人们在观察棋盘时产生的视觉透视。出于类似的原因,传统上,黑色的围棋子比白色的稍大一些,因为如果大小相等,当它们并排放在棋盘上时,看起来会不一样大。

关于长宽比的说法很有趣,但是应该只是一种猜想。

精雕细琢的悖论

网页

《星际拓荒》:何以伟大

这篇文章分析了《星际拓荒》的创作过程、物理基础、游戏设计等部分。这当真是一款被低估的游戏,我真的好喜欢。

二十年后我再次和纸笔恋爱了

这篇文章记录了作者从数字化重回纸笔的感想。我在高三做题的日子里彻底感受到了在纸上书写的美妙——这种感觉当然不是来源于题目的。当我不再想做题的时候,我会在纸上写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物,或者是词句之类的,偶尔还写点诗。那个时候,草稿纸不再是演算圆锥曲线的工具了,那是我混乱而运转的思维本身。

这些日子,我越来越想起语文老师在我高一时的教导:「不动笔墨不读书」。不写,就没法思考。我在这些日子终于开始做读书笔记,该说教育果然是有滞后性的。虽然,为了检索和保存的便利,我做的仍然是电子版的;不过在记录之前,我确实喜欢在纸上抄写一些关键字词。实际上这更像是一种强制的思考:你要写出正确的字形,就必须在脑中默念这个词语,而这种专注会让你思考这些概念的

意义和关联。这当然是行为的成本,但我认为这种耗时的动作可以让人对笔记更加重视。

另一方面,在发散思考的时候,纸笔会显得更加随意与自由。随便写写画画,不用在意什么排版与对齐,想到什么都可以记录下来。这是笔记软件难以做到的,即使是使用数位板或者平板之类的产品,带来的感觉也不太一样。现在,我会说电子化在于效率与精细,而纸笔在沉浸和自由的方面更胜一筹。不过,归根结底,所有工具都有适用范围,博客肯定是用电子化手段写,而日记什么的,还是不要寄托在键盘和屏幕上比较好吧?

到达国家图书馆!

总是在宿舍呆着,我越发地感觉无聊而且压抑了。尽管天气很热,我还是想出去走走。一方面是散散心,另一方面我觉得设计还是要更多地接触现实世界一些。于是我就随便叫上了令玄老师,具体时间也没定地就出发了。

吃了二次元牛丼之后,我们就去了国图里面。这次来其实还有一个目的,我想观察一下图书馆的人们,给我的设计作业贡献一点资料。不过,参考价值似乎并不是很大,国图的设计比较传统,而且一些问题我之前也注意到了。

我以为国图会更壮观一点,但是好像也就那样。不知道是不是我逛的姿势不对,总感觉我喜欢的类型的书挺少的。随便拿了两本书之后,我俩找了个地方看书。看着看着就到下午了。也是很久没有在外面读过书了,还挺有意思的吧。

看了一会,我说还是出去逛逛好了。我们没有定什么计划,就是随便找了个方向走着。路上聊一些天之类的,我给令玄老师介绍了一下设计学的一些概念,这下费曼学习法了。这样随意的走,竟然也真遇到了有趣的景色:我们走到了苏式的北京展览馆。社会主义新古典建筑,真好看呐。

北京展览馆带有五角星的尖顶。

这就是 2024 年 5 月 6 日至 5 月 12 日、今年第 19 周、学期第 11 周的周报了。实在是没什么想写的,下周再见吧。